English

一样素菜 两般功夫

2001-02-2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在王府井大街做买卖,没点真才实学、货真价实的东西是不成的。大到一桌燕翅酒席,小到一根冰糖葫芦,不到精美,无以立足。“全素刘”一家,就是仗着一堂叫绝的素菜在王府井站稳了脚根。

刘海泉,14岁进清宫御膳房当差,三年来学了一手做素菜的好手艺。1904年,他在东安市场里租地摆摊卖素菜,并包办“四四到底”的全素宴,包括四压桌(甜食干果)、四冷荤、四热炒和四大件(鸡、鸭、鱼、肘)。名荤实素,但造型逼真、口味鲜实,别有风味。因无店名,俗称“全素刘”。

刘家三代祖传,不仅保持了宫廷御膳的精细和美味,又不断创新,品种达240多种,色味香形均有超过以往的发展,但讲究质量是一贯不变的。刘海泉对家人说:“咱们家如要辈辈保住这个饭碗,就得把货做好,让顾客信得过,创个字号很难,丢个字号可很容易,你稍一马虎,人家吃着不是那个味儿,可就完了。”有一段时间,全家人精工细做,一天也就能生产四十多斤食品。第二天早早往摊上一放,用不了两个时辰就卖个精光。力量所限,他们从不为了赚钱粗制滥造,放弃产品的质量。顾客的口味是啥,他们明白,那是活命的根本。

还有一个人更明白这其中的道理。他不但在东安市场北门创办了专销南味食品的稻香春南味食品店,而且创办了著名的森隆中西餐馆。他叫张森隆,字春山,江苏丹阳人。

明清以来,北京的南方人日益增多。南味食品和餐馆异军突起,颇受京城各界人士欢迎。1914年张森隆的哥哥张森裕和同乡来到北京,在东安市场东庆楼里摆了个饺子摊,小摊的买卖很红火。

1915年张森隆来到北京给哥哥当帮手。他在家乡学过徒,手艺好,更难得的是爱动脑筋,好交朋友,在经营上下功夫,找办法。本钱小,他靠朋友赊购油、肉、面,借风使船,加强资金周转;摊儿上不能只卖酥饺,靠老乡,他在西单桂香村那里趸来香肠、腊肠、南味糕点,代销,扩大了营业范围;摆摊儿总不是个长久之计,他在东安市场东安楼过堂门,租了两间房,开起了“森春阳”南味食品店。南方有“牲春阳”,很有名,是大食品店。他改“牲”为“森”,既用了自己的名,又叫人产生联想,有购物的吸引力。

1916年,张森隆终于如愿以偿,在东安市场北门,吉祥戏院西侧租了15间铺面房正式开办了独家经营、自产自销、颇具特色的稻香春南味食品店,在京城与较早开市场的稻香村、桂香村一比高下,分据京都东、南、西三城。

早先,东安市场里有一家稻香村,生意也好。张森隆用高薪把稻香村里的一位大能人挖了过来,他又从上海、苏州聘来六七位做苏式糕点的师傅,增添了无锡名店“陆稿荐”做法精制的南味肉食,顾客盈门,买卖越做越大。这时的张森隆放长眼光,想法也越来越多。

1920年,张森隆拆改店铺,建起了三层楼房:一层为稻香村南味食品店,二层为一色西式设备的森隆西餐馆,号称“特聘西法名厨,精制英法大菜”。后来还增添了日本佳肴,进口了台球设备。三层酒楼特聘江苏名厨精制淮扬菜和苏式糕点,兼营川菜和素菜,承办大中宴席。中餐馆陈设讲究,桌椅案儿均为硬木家具,墙上挂的全是名家绘制的江南风情。庭雅菜香,一时成为京城达官贵人学者名家的聚餐会友之所。

张森隆担任过东安市场商民公益联合会会长、北京市商会东安市场分事务所主席,还担任过北京市商会理事、商会公断处处长等职务,他成了东安市场乃至北京市商界的头面代表人物。他虽家财富有,名扬京城,却生活俭朴,笃信佛教,晚年戒除烟酒,终生素食。解放前,他联合佛教界的友人为京城贫民施舍药材棺木以及棉衣裤,每年还在北海、什刹海买鸟放生。张森隆自己过生日也是素席,因而森隆饭庄的素宴名噪京城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